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宇宙星球 #39

39.我曾看到我们地

39.我曾看到我们地球灵与水星灵在一起,并听见他们交谈。除了其它事情外,我们地球灵还问他们信的是谁。他们回答说,他们信神;但当进一步询问他们所信的神时,他们就不愿说了,因为他们的习惯是不直接回答问题。然后,水星灵反过来问我们地球灵信的是谁,他们说,他们信主神。这时,水星灵说,他们发觉他们(即我们地球灵)不信任何神,并且习惯嘴上说信,其实并不信。水星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们不断运用这洞察力去探究别人所知道的。我们地球灵属于那些在世时照教会的教导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在来世,那些没有照自己的信仰生活之人就会丧失信仰,因为信仰没有成为这个人的一部分。一听到这话,我们地球灵都沉默了,因为他们凭那时所赋予他们的觉知承认事实的确如此。那些出于教义表白信仰,却没有活出信仰的生活之人,根本没有信仰(AC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他们的内在反对信之真理,尽管他们在世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AC 7790, 7950)。

属天的奥秘 #1085

1085.“他们两人

1085.“他们两人都搭在肩上”表示他们竭尽全力这样做,也就是说,对这种情况作出善意的解释,并原谅之。这从“肩”的含义清楚可知,“肩”是指一切能力。在圣言中,“手”表示能力,如前所示(878节);“臂”表示更大的能力,而“肩”表示一切能力;这从以下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西结书:
因为你们用胁用肩拥挤一切病弱的羊,又用角骶触,使它们四散在外。(以西结书34:21)
此处“用胁用肩”表示用他们的一切灵魂和一切能力;“用角骶触”表示用他们的一切力量。
同一先知书:
埃及一切的居民,因向以色列家成了芦苇的杖,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他们用手持住你,你就断折,撕裂他们一切的肩。(以西结书29:6-7)
这论及那些想要通过记忆知识探究属灵真理的人。“芦苇的杖”表示这种能力,“用手持住”表示信靠它,“撕裂肩”表示被剥夺一切能力,以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西番雅书:
好让他们都求告耶和华的名,用一肩事奉祂。(西番雅书3:9)
“一肩”表示用一个灵魂,因而用一个能力如此行。
撒迦利亚书:
他们却不肯听从,扭转顽梗的肩头。(撒迦利亚书7:11)
这表示他们竭尽全力抵抗。以赛亚书:
他们雇金匠把金银造成神像。他们又叩拜又俯伏。他们将神像扛在肩上抬走。(以赛亚书46:6-7)
“肩”表示他们竭尽全力崇拜偶像,也就是“扛在肩上”。
同一先知书: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祂的肩头上;祂名称为奇妙、策士、神、勇士、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9:6)
这论及主,在此论及祂所拥有并行使的能力和权柄;故经上说“担在祂的肩头上”。又:
我必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祂肩头上;祂开,无人能关;祂关,无人能开。(以赛亚书22:22)
这同样论及主,“将大卫家的钥匙放在祂肩头上”表示祂所拥有并行使的能力和权柄。

属天的奥秘 #7950

7950.“直到被关

7950.“直到被关在坑牢里的囚犯的长子”表占据末位的被歪曲的信之真理。这从“埃及地的长子”和“被关在坑牢里的囚犯”的含义清楚可知:“埃及地的长子”是指与仁分离之信,如刚才所述(7948节),因而也指被歪曲的信之真理,如下文所述;“被关在坑牢里的囚犯”是指那些占据末位的人,因为囚犯被放在了从“坐宝座的法老的长子”起的范畴内的另一边,“坐宝座的法老的长子”表示占据首位的被歪曲的信之真理(7779, 7949节)。就最接近这些话本身的灵义而言,“坑牢里的囚犯”表示只在身体感官层面上进行思考,从而在真理和良善方面陷入纯粹幽暗的人;因为他甚至没有像那些在更内在的感官层面上进行思考的人那样的觉知能力。正因如此,所表示的是那些占据末位的人。
  “埃及地的长子”之所以表示被歪曲的信之真理,是因为“埃及的长子”是指与仁分离之信(7948节);那些陷入这种信的人在信之真理方面陷入纯粹的黑暗和幽暗。他们不能处于任何光,因而根本不能觉知何为真理,以及它是不是真理。这是因为一切属灵之光皆从主经由良善,也就是经由仁爱而来。事实上,仁之良善就像发光的火焰;因为良善出于爱,而爱是属灵之火,是启示或光照的源头。凡以为过着邪恶生活的人也能在信之真理上接受启示的人都大错特错了。他们可处于这样的状态:他们能出示证据,也就是能证明他们教会的教义事物,有时做起这种事既巧妙又高超;然而,他们却看不到他们所证明的事是不是真的。虚假也能被如此巧妙地证明,以致它看似真理;人的智慧并不在于他能证明某件事是对的,而在于他能明白事情就是如此(参看4741, 5033, 6865, 7012, 7680节)。
  因此,在生活上陷入邪恶的人就会沉浸于他的邪恶所生的虚假中,不信真理,无论他多么了解真理。有时他以为自己信,但他错了。在来世,他将被允许知道,他其实并不信;那时,他的觉知会与他的意愿变得一致。到那时,他会否认、反对、唾弃真理,并承认它的对立面,即虚假为真理。这解释了为何那些陷入与仁分离之信的人只会歪曲信之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